057187177656/87177220
弹性体凸轮转子泵
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之一

首页行业动态 破解倒奶困局需让奶业回归理性

破解倒奶困局需让奶业回归理性

2016年01月18日16:38 

艾迪机器粪便输送泵.png

2015年元旦刚过,各地不断传出奶农倒奶、卖牛、杀牛的消息,而且有进一步扩大蔓延的趋势,媒体在热议,行业在关注,政府在行动。这是奶业继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次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
一、奶牛养殖环节面临巨大压力

第一,原料奶价格下跌,奶牛养殖业面临的生产成本上升压力越来越大。这次倒奶事件始于2014年下半年。2013年第三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,每公斤原料奶价格一路上涨。根据农业部的监测数据,每公斤原料奶从2013年10月份最后一周的3.88元上涨至2014年3月份的4.23元。2014年4月份后,原料奶价格一路下滑,12月最后一周已下跌至每公斤3.75元,同比下降9.9%,比年内最高点的4.27元下降了12%。与此同时,奶牛养殖成本节节攀升。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对北方近300个规模化牧场的监测数据,每公斤原料奶的生产成本从2014年1月份的3.67元上升到12月份的3.76元。原料奶价格下跌和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奶牛养殖者的收益普遍下降,中小规模养殖户甚至发生亏损。

第二,乳品企业限收拒收,部分奶农陷入“卖奶难”困境。当前国内乳品市场正面临着消费疲软和进口大幅增长的双重压力。2014年国内乳品消费量比上年增长不足2%,而奶粉进口增幅超过20%,因而造成了国内乳制品市场供给相对过剩,显然,这属于低水平的相对过剩。目前,我国城乡居民乳制品的人均消费水平只有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。一方面乳品企业不得不把部分剩余的原料奶加工成奶粉,另一方面进口奶粉库存无法正常消化,导致奶粉库存积压日趋严重。据业内人士估计,目前奶粉库存量已高达30万吨以上,是正常库存量的2-3倍,国内市场完全消化这些库存积压需要数月。因此,一些乳品企业对原料奶采取了限收拒收的临时性措施,最终导致了一些省份的部分奶农“卖奶难”,进而演化成倒奶(卖牛、杀牛)事件。

第三,倒奶面不断扩大,中小规模养殖户难以为继。2014年第四季度,奶农倒奶事件仅发生青海、山东等少数省份局部地区的少数奶农,属于个别案例。但是,2015年元旦过后,倒奶事件的事态不断扩大,具体表现在:一是倒奶的奶农人数越来越多;二是发生倒奶的省份扩大到河北、河南、陕西,甚至是南方的广东等省份;三是部分养殖小区、中小规模养殖场也发生了倒奶现象;四是有的万头牧场出现了卖奶难,还有的大型奶牛养殖企业原料奶销售合同难以落实。卖奶难已经严重影响到养殖场(户)的资金周转,养殖户不得不靠卖牛、杀牛维持现金流,并且形象地称之为“牛吃牛”。但是,以牛养牛毕竟难以为继,多数奶农已经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。

二、奶农退出已使奶业丧失比较优势

第一,发展规模化养殖使奶农成为利益受损者。我国的奶农多数是在政府和乳品企业的号召和支持下开始养牛的,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和本世纪初,奶农是生产原料奶的主力军。但是,后来随着乳品企业自身的强大和工商资本投资建设大规模牧场,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,规模化牧场倍受乳品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共同青睐,因此,国家对奶业的财政支持绝大部分转移给了乳品企业和规模化牧场。广大奶农被认为是小规模、低效率、低质量的原料奶生产者。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,我国奶业的转型升级实际上已成为淘汰奶农的开局,奶农不仅享受到的政府补贴寥寥无几,而且在奶价上还受到乳品企业的歧视,压级压价、限收拒收现象也时有发生。损失惨重的奶农多数被迫退出了奶牛养殖业,但仍有部分养殖规模相对较大的奶农选择了坚守。

第二,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模式使中国奶业丧失了比较优势。所谓“高投入”,就是发展标准化的规模养殖,牧场规模越建越大,直至万头牧场;牛舍的建设档次越来越高,从国外引进先进设施设备,奶牛进口,牧草进口;粪污处理实行沼气发电;结果是大大提高了奶牛的养殖成本。实际上,目前规模化牧场的平均生产成本大都在每公斤3.70元以上,比发达国家的原料收购价格还高出30%以上。所谓“高产出”,就乳品企业以高价格收购规模化牧场生产的原料奶,通过加工成高端乳制品再以高价格卖给消费者,结果是虽然乳品企业实现了盈利,但是,大大推高了乳制品的市场零售价格,进而削弱了乳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。一般而言,发达国家液态奶的市场零售价格大致为原料奶收购价的2-3倍,而我国液态奶的零售价格是原料奶收购价格的3-5倍。高奶价不仅把普通消费者拒之门外导致乳品消费市场疲软,而且还给外国乳制品出口商创造出很大的盈利空间,最终导致国内乳品企业在市场竞争处于劣势,尤其近两三年液态奶进口也成倍增长,对高端液态奶市场造成很大冲击。一个在养殖环节排斥农民、在消费环节排斥普通消费者的产业是注定不会走得更远的。

三、应该让奶业回归理性

第一,采取以扶持家庭牧场为主的政策导向,走奶牛养殖规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。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应尽快出手救市,对那些濒临破产倒闭的奶农实行救助,同时对乳品企业加工奶粉予以临时性扶持。三聚氰胺事件后还能坚守的奶农都具备了一定的养殖规模,只要在资金、技术、装备等方面略加帮扶,他们很快就会升级为家庭牧场。一旦这些奶农退出奶牛养殖,恢复原料奶生产将是一个缓慢过程,进而造成长期的供需失衡。美国、加拿大、欧盟各国、新西兰、澳大利亚以及日本和韩国都是以家庭牧场为基础,实行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的。这种养殖模式生产成本低,既安全又环保,是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的一条规律。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,我国奶牛养殖业也应走以家庭牧场为主的发展道路,同时允许不同经营规模的养殖企业存在,形成规模化养殖的梯度结构,但是,应特别注重为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场(户)匹配相应的土地。

网友热评